x
Yes No
Do you want to visit DriveHQ English website?
Forum Index \ 天下大事论坛 \
Reply
Read/Reply : 5524/0
武汉直辖与中部的出路


一、两个武汉
武汉,长江和汉江交汇的地方,白云黄鹤的故乡,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城,中国经济版图的天元之位,清末民国时期仅次于上海的国内第二大工商业城市,著名的九省通衢,西方人眼中的“东方芝加哥”,孙中山《建国方略》中“中国本部铁路之中心”和“中国最大之商业中心”,美国学者预测的21世纪名列世界第二的超级城市。

我们还看到另外一个武汉。一个中等实力省份的省会,一个GDP排在国内大城市第13位的城市,一个经济总量被青岛、大连、宁波、苏州这些以前的中等城市甚至20多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的深圳纷纷超过的城市,一个出租车起步价只有3块钱的城市,一个带着中国最大县城帽子的城市,一个越来越被人淡忘的城市。

这是两个反差多么强烈的武汉!一个是头顶着无数光环的白天鹅,一个是平淡无奇的丑小鸭,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武汉?“武汉在哪里?”,在2003年的两会上武汉市市长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想可能连武汉自己的市长都不能确定,两个武汉之中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武汉。


二、探索武汉由盛及衰的根源
昔日的白天鹅是如何变成今天的丑小鸭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讲,一个城市的兴衰更替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这个城市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并且主要体现在它在经济格局中的交通地位发生了变化,另一种原因则是由于这个城市所能调动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跟不上整个国家经济大局的发展速度。因交通地位的变化导致城市或地区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的例子有很多,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这种例子都非常多。今天经济落后的江西省在宋明时期其实非常繁荣,但后来海盐陆路运输线路北移,导致江西经济在近代衰落。湖北的襄樊也曾经是商业非常繁荣的地方,但清末京汉铁路(也叫卢汉铁路)修建以后,襄樊的商业也是一落千丈。由于资源供应不能持续支撑本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导致经济地位下降的例子也不少,比如说位于黄河流域的古都西安,唐以及唐以前一直都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但随着人口的增长,黄河流域有限的水资源已不能支撑黄河流域的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的重心逐步南移至长江流域,至近代,西安已算不上中国主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了。

那么武汉近期出现的衰落是不是也是由于这两种原因呢?我看不是。首先在交通地位方面,武汉仍然处在中国经济大循环的中心位置上,京广、京九、沪蓉等交通大动脉均交汇于此,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成都、重庆、西安、郑州、长沙、南昌、合肥这些除东北之外我国最重要的中心城市都处在以武汉为圆心的半径为1200公里的圆圈以内,武汉仍然是我国经济东西南北大串连中绕不过的一个点,从我国铁路建设的趋势来看武汉仍然有可能成为我国铁路系统之中心。其次在自然资源方面,武汉是我国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武汉是长江和汉江交汇的地方,市内湖泊遍布,市外还有千湖之省和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淡水湖作为依托。武汉的自来水公司从不需要采集地下水,国内最主要的饮料公司在武汉都设有生产基地,但武汉的自来水还是用不完。武汉的电也相当宽裕,夏季和春节两大用电高峰期都不需要拉闸限电,武汉的旁边就是三峡电站,但三峡电的绝大部分却可以用来支援华东和华南地区。在人力资源方面武汉是国内第三大高教科研城市,“惟楚有才”古今闻名,武汉每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名列全国第二,每年深圳接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武汉大学人数最多,超过了广东本省的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地区其它的著名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基本上都在进入深圳的热门高校之列。在深圳高交会上,湖北省和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每年都派出规模庞大的地方展团和高校展团,风头之劲盖过北京上海和清华北大。可以这么说,深圳能有今天的发展程度,来自武汉的智力资源居功至伟。

显而易见,今天的武汉其交通地位仍然显赫,其资源自己根本用不完,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武汉近期出现的衰落绝不可能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武汉衰落的原因非同寻常。

下面我们将要在最近这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继续探究武汉由盛转衰的根源。刚刚过去的20多年是我国近代史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而这种快速发展是在我国经济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型的背景下发生的,总结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两项,一项是勇于改革,另一项就是加快对外开放,因为哪里的改革开放工作做的更好哪里的经济发展就会更快。那么武汉在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两方面又表现的如何呢?

改革需要创新的思维和变革的勇气,而武汉人身上从来都不缺少这两种素质,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就是武汉人勇于变革的最好写照,在过去的这20多年中,武汉人的改革行动同样是多姿多彩的。例如,武汉是国内最早开放商品流通领域的城市(汉正街),武汉是最早实行企业承包制、国有企业授权经营以及国有企业破产试点的城市之一,武汉是我国最早聘请外国专家担任国有厂长的城市,武汉拥有国内最早的4家证券公司的一家(武汉证券),武汉曾经拥有我国最早和最大的国债交易中心,武汉曾经拥有我国最好的股票柜台交易市场(汉柜),武汉的鄂武商是我国最早上市的商业企业,武汉是我国最早推出企业孵化器的城市,武汉的东风汽车公司是我国汽车行业之中最早和外资进行全面合资经营的特大型企业,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的高等院校,武汉是推出光通信领域世界标准的城市,武汉是我国唯一一个出租车实行以1公里3块钱低价起步规定的特大城市,事实上,武汉是我国经济界、学术界、教育界众多创新发明的发源地,关于武汉的第一还有很多,这里难以完全列举。

对外开放是一个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央政策影响的领域,因为我国实行的是分地域逐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武汉属于第三批对外开放的城市,第一批是以深圳为代表的四个经济特区,第二批是以上海为代表的14个沿海城市以及海南岛,武汉属于第三批沿江沿边的对外开放城市,所以在开放的时机上武汉落后于我国沿海地区好几年。在我国加入WTO后武汉则是第二批实施WTO相关开放条款的城市,相对滞后的开放时机必然对武汉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武汉发展速度相对落后正是在沿海地区开放后呈现高度发展后出现的。但是作为武汉这个城市本身来说,武汉并不是一个心态封闭的城市,武汉在迎接对外开放的主观积极性方面不亚于国内任何一个城市。根据世界银行最近的一份对国内23个城市投资环境的调查报告得到的结论,武汉是外地产品占本地市场比重最高和本地产品外销比重最高的城市,也就是说武汉市场上的贸易壁垒是最低的,市场是最开放的,“买全国卖全国”的开放意识一直传承下来。

那么造成武汉衰落的根源是不是就是开放时间晚这个原因呢?我认为这不太合理,因为虽然武汉的开放时间比沿海地区要晚,但这只会造成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比武汉要早几年,并不会决定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会一直高于武汉的发展速度,因为在武汉获得同样的开放政策之后,武汉应该有在发展速度上超越沿海地区的机会,但最近的20年时间中虽然武汉也实现了对外开放,但经济增长速度却一直低于沿海地区,所以开放时机晚绝不可能是唯一的原因,我将在下面对中部经济进行讨论之后继续探究造成武汉衰落的其它原因。


三、中部之痛
有两种意义上的中部,一种是经济发展水平上的中部,包括华中地区的两湖、江西、安徽、河南以及与华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山西、黑龙江、吉林等省份,还有一种是纯粹地域概念上的中部,也就是华中五省,我这里要讨论的是纯粹地域概念上包括华中五省的中部。

中部,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有爆发了辛亥革命和南昌起义的光荣之城,这里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里曾经是中华民族与日寇进行决战的最大的战场,这里产生了最多的革命先驱和共和国元勋,这里为共和国的诞生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但今天的中部,却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中部经济不仅发展水平低,增长速度也很慢,五省之中只有湖北的人均GDP勉强达到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也只有江西的GDP增长速度由于最近几年获得了免征中央税收的优惠政策才得以获得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西部大开发之后,中部的投资增长水平持续性地居于东部西部之后。中部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民工输出地,两湖的跑广东,安徽的跑上海,河南、山西的跑北京,江西的广东江浙两头跑。中部农村的贫困化趋势在发展,河南的“爱滋村”是中部农村贫困化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同一个村里一群缺少收入来源的农民到城市里卖血,却不小心被传染上了爱滋病,使爱滋病这个本来离农民十分遥远的疾病成了一个村子共同的恶梦。

中部,分布于长江两岸,人口稠密,具有优良水土资源的鱼米之乡,但在工业大发展的今天,中部人不仅没有致富,反而陷入了贫困,那些逝去的革命元勋们如果地下有知,想必也是心中作痛难以安眠吧。

四、三农问题的实质
三农问题是中部经济陷入困局的集中体现。三农问题包括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具体反映在产业升级慢、农村基础建设落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在三农问题之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都不是根本性的,因为我们可以接受一个规模日益收缩的农业,我们可以接受一个并不是欣欣向荣的农村,但我们不能接受农民的收入停滞不前,我们不能接受农民的收入和城市人口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三农问题的实质不在“农”之内,而在“农”之外,农民要想真正富裕起来,唯一的出路在于脱离农业,进入工商业,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所以,三农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缓慢导致农民不能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完成从农民到市民角色的转换。

中部的三农问题为什么最严重?主要还是因为这里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而这里的工商业发展却很慢,其实假如中部的制造业也能象沿海发达城市那样高速地发展起来的话,中部的三农问题就不会象今天这么严重,也不会形成今天这种每到农历新年大量的农民象侯鸟一样从沿海向内地再从内地向沿海来回奔波的蔚为壮观的春运景象。

五、中部的出路
中部的出路在哪里?在中央提出“振兴东北”的新的战略之后,早已陷入经济困境的中部诸省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发展危机,因为现在只剩下中部的发展没有被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虽然目前还存在中部经济这个名词,但中部诸省之间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联系实际上已经解体,大家正各奔东西,自找出路。比如,江西主要是加强和浙江福建的经济联系,准备充当浙江福建的后花园和产业转移的承载体,湖南则主要是融入大珠江三角洲,发挥类似于江西的角色的作用,安徽则处在加快融入长三角的经济体系的进程之中,只有湖北和河南,目前还没有决定要加入哪一个沿海的经济体,而是采取立足本地,发展本地的城市经济圈的发展思路。

我相信在加强联系的基础上江西、湖南和安徽三省能够获得来自两个三角洲更多的投资,但我还是怀疑这是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三省的工业化问题。因为我觉得,两个三角洲的传统产业向内地转移的速度不可能有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快。因为在同一国家之内,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而内地劳动力的供应又几乎是无限的,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因此可以一直都保持得很低的水平,这就使得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可以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产业转移的速度也就不可能很快。

其实中部和沿海地区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在做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工作,为什么从一开始中部就要把自己边缘化,心甘情愿的做沿海地区外围的小伙计?中部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也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具有发展制造业理想的基础条件,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直接参与到迎接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向中国大转移的浪潮中去呢?

六、直辖后的武汉将成为中部经济最大的发展引擎
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实现联动发展必须要有一个中心,一个发展极,一个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这个发展引擎还必须具备两大功能,一个是金融功能,一个是贸易功能,也就是说这个引擎必须是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复合体。这是因为,在现代经济之中,资金就如同血液,一个经济体如果拥有自己的金融中心,也就如同身体具备了造血的功能,整个肌体才会充满了活力,而一个强大的贸易中心则可以为本地区的工业品提供巨大的市场销售空间,这就如同给身体插上了翅膀,经济因此可以起飞。

在珠江三角洲,最大的发展引擎是香港,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为珠江三角洲带来了巨大的资本和广阔的欧美销售市场。珠江三角洲还有两个次级引擎,分别是深圳和广州,深圳拥有国内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深交所,深圳还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的高交会,深圳还有服务业和高科技都非常发达的深圳经济特区,广州则有国内最大的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以及强大的政治资源。在长江三角洲,最大的发展引擎是上海,在设立浦东新区、确定上海为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前,上海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但当上海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城市之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的拉动效应立马显现,离上海最近的苏州在几年之内就成为外资制造业最活跃的城市就是最好的明证。

所以,中部经济要发展,必须树立一个自己的发展引擎,而现在的中部正好缺少一个象香港和上海这样的发展引擎,这就使得中部诸省的经济如一盘散沙,聚不到一起,最后只好各奔东西,投靠他人。

其实中部以前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发展引擎,这个引擎就是清末民国时期的汉口,也就是组成了今天武汉的武汉三镇中的一镇。当年的汉口市是仅次于上海的国内第二大金融商业城市,也是中华民国第一个设立特别市(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的城市。汉口是当时中国内地最大的贸易中心,起着调控内地绝大多数物资的价格走势的角色的作用,影响力遍及两湖、四川、安徽、江西、山西、山西、河南等地,在当年走出盆地的四川人眼里,商贸繁盛的汉口确实不能小看,直到今天,一些老人口里还流传着“千钟茶、万担米,不如汉口一早起”这样的俗语,汉口当年的繁华和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汉口同时也是内地最主要金融中心,汉口的银行决定着当时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利率水平。

下面我们可以接着前面的话题来继续探讨武汉出现衰落的真正的原因了。从上海的重新崛起和最近十几年它在长江三角洲所起的作用以及今天的武汉和上世纪初的汉口在城市功能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出来,武汉的衰落最根本的原因是其金融功能的丧失以及其城市定位的显著下降。上世纪初仅为三镇之一的汉口就已经成了中国内地最大的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并且还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个“直辖市”,而今天已经是三镇合璧的大武汉却只是一个普通的省份城市,角色落差之大让人叹为观止。在过去的20年里,武汉曾经有自己的柜台交易市场,有自己的国内最大的国债交易中心,有数量众多的期货交易机构,但不是被合并到上海就是完全关闭。武汉曾经有自己独立的铁路局,但还是被合并到郑州铁路局,武汉曾经积极争取过粮食期货交易所的设置,但最终还是败给郑州。武汉就象是一只老虎,但是被拔掉了虎牙,武汉就象是一只凤凰,却是落难的凤凰不如鸡。

武汉的衰落直接造成了中部经济的整体分解,因为武汉下去了,中部经济就像是被抽掉了脊椎骨,整个肌体也就只能分崩离析了。因为缺少了一个自己的金融中心,中部成了国内资金最紧张的地区,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排名国内倒数第一,因为缺少一个自己的贸易中心,中部的农产品和工业品很难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经济的外向程度大大落后于沿海地区,因为武汉地位的下降,中部的基础建设速度也大大减缓,对中国经济将产生最深远影响的长江沿江铁路迟迟不能上马正集中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中部的出路在哪里?武汉的继续衰落怎样才能加以避免?总结上面的分析,我认为,如果设立武汉直辖市将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中部的沉陷与武汉的衰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解决了一个面的问题另一个面的问题会同时获得解决。设立武汉直辖市将赋予中部老百姓和其它地区同等的发展自主权以及同等的发展机会,也是体现出我国国家领导人真正重视中部人民的经济发展问题。

直辖后的武汉应该如何来进行定位和建设呢?很显然直辖后的武汉应该定位为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以及大工业发展基地,只有这样武汉才能发挥服务中部经济,当好中部发展引擎的作用。根据武汉新的定位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建设呢?

1、 赋予武汉金融更多的金融功能,包括恢复武汉柜台交易市场,设立更多的地方性股份制银行和民营银行,设立全能型的期货交易所,涵盖粮棉油、各种经济作物以及其它重要物资范围,设立地方性保险公司总部等。
2、 武汉铁路脱离郑州铁路局,成立独立的武汉铁路集团公司。加快长江沿江铁路江南江北两条铁路线以及汉广高铁的建设进度,启动襄樊与西安铁路连线以及中部地方铁路网的建设,完善武汉米字型铁路网络,加强武汉的交通枢纽地位。
3、 增强武汉作为贸易中心的功能,扶持武汉的展览业,把更多的国家级大型展览项目固定设置在九省通衢的武汉举行。
4、 鼓励更多的国际大公司进入武汉,提供与其它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同等的政策支持。

武汉的复兴不仅是中部人民的希望,不仅仅对中部经济有带动作用,武汉的复兴对于中国其它地区的人民同样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因为如果武汉带动下的中部起来了,西部就有了一个更畅通的走出来的通道,而东部也有了一个更理想的可以辐射全国的大舞台,所以重视中部的建设,加快武汉的复兴,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吧。

——————————————————————————————————————



6/30/2004 9:00:48 PM

Quickly Reply
Top

Please logon and reply, Not DriveHQ Member?



Leading Cloud Surveillance service

Leading Enterprise Cloud IT Service Since 2003